【靈光一閃】
經濟型快捷酒店暑期出圈,多少還是有點突兀。
蔣光祥
連敦煌都開始堵駱駝的這個暑假,各種星級的酒店價格上漲在我們的意料之內,畢竟疫情三年旅游產業(yè)鏈的窘境人所共知,利用這個暑假來“回血”也可以理解。但當看到一些大城市熱門地段的如家、漢庭,這種我們熟知的,平常也就小幾百塊每晚的經濟型快捷酒店,暑期也掛出近千元甚至過千元的價格之后,還是被震撼到了。快捷酒店成“刺客”,經濟型酒店不經濟,最直接的底氣自然是市場供不應求。這個暑期大家的出行熱情已經有數據證實,攜程數據顯示,截至7月12日,交通、住宿、景區(qū)訂單的數量,均已超過2019年同期。報復性出游疊加商旅出差復蘇,今年商旅的需求旺盛,業(yè)務量不僅超過2022年,大幅趕超2019年也已成定局。早在一季度,一二線城市星級酒店排隊漲價便上過熱搜,打工人抱怨歸抱怨,如果報銷額度不變,挑選酒店只能被迫降級。
但經濟型快捷酒店暑期出圈,多少還是有點突兀。畢竟此類酒店的立身之本與最大賣點就是性價比,相比良莠不齊的小旅館、民宿類競品又相對安全,且服務標準化,所以向來是預算有限的出行首選。也正因為價格不貴,所以我們對經濟型酒店通常存在的窗戶小、采光差、不隔音、廉價質感的一次性洗漱用品等缺點也能忍。但原來兩三百塊住一晚,客戶可以視而不見的缺點,現在讓客戶花一千塊住一晚,這讓我們再無法說服自己原諒酒店的毛巾卷邊、地板起皮、房間格局詭異且不隔音。退一步說,這種質量的經濟型酒店選在這個火爆時點,往高了可以賣七八百塊一晚賣到沒房間,但是每晚再加兩三百塊,超過一千塊這個敏感的整數位,起碼在2023年,還不會被普遍理解。不說“趁火打劫”,起碼也是“德不配位”。這額外的兩三百塊,算得上“最后一個銅板”,算盤打到旅客還沒出發(fā)就能在家里聽到,將來酒店能不能花同價位的廣告費來挽回品牌的美譽度,要打個大問號。更有甚者,還會找裝修、換老板、倒閉等離譜借口推翻之前客戶在淡季的低價預定,強迫取消訂單,然后“價高者得”,可謂利欲熏心。
另外頗為令人無奈的是,就在不少準客戶出行水準有所提升,也逐步開始有品牌意識,愿意從連鎖品牌的經濟型酒店開始嘗試的同時,酒店可提供的客房數量在持續(xù)減少,其中客房數量縮水最厲害的卻是經濟型酒店,行業(yè)數據顯示近兩年減少了 355.9萬間。經濟型酒店越來越少,剩下的價格自然越來越貴,也就離高性價比越來越遠。住店旅客只能被迫消費升級,為更高價格的酒店買單,或者干脆直接取消旺季的出行計劃。從這個角度去看,連鎖品牌的經濟型酒店又正在失去自己的精準客戶群,畢竟誰也不樂意花不菲的價錢去享受低質量的住宿體驗。
與高鐵站、機場的麥當勞、肯德基價格通常要貴一點一樣,酒店這種商品,價格受季節(jié)稀缺性影響,客戶需求集中,酒店可供房間數減少,客戶住宿價格自然要上漲,這一點從經濟型酒店到五星級酒店都適用。當然,如果這時有品牌不漲價,甚至讓利,客戶當然會由衷敬佩和感恩,不出意外以后也會成為這個品牌的忠實粉絲。特別在一些特殊時刻,商家的品德立分高下,比如2022年上海疫情封控期間堅持不漲價給附近小區(qū)配貨的超市;比如2021年鄭州暴雨時,放映廳全部開放,為市民提供免費熱水,讓近千人在此處過夜的電影院。這些品牌自然會成為以后大家的首選。所以,盡管當前包括經濟型酒店在內的一些酒店適度漲價合情合理,客戶最多吐槽一下還是肯買單。但大家心里還是有一桿秤,漲價超過一定幅度,不會有幾個消費者心甘情愿就范,投訴也會多發(fā)。到商家被市場管理部門罰款或者要求道歉時,還會被消費者罵活該。
(作者系基金從業(yè)者)
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。